liewzheng's blog

Nothing important but daily

0%

我知道,用人的创造物来形容人不太合适,但大概没有别的什么更适合观察人类的了。

余华上新书了,叫《文城》,可我怎么样都看不下去,开头就不吸引我。

这种情况每一次开新书的时候都会有,《孽子》、《代体》、《芙蓉镇》、《寻路中国》等等,但耐着性子看完了会跟别人疯狂推荐。

看电影的时候会有,比如近期在看的《奇异博士2》和 《神奇动物2》,之前的剧情都忘得七七八八了,电影一开场就叫人看不下去,不明所以,耐着性子看完也还不错,虽然是爆米花电影而已啦。

看电视剧的时候也有,比如妹妹推荐的两部剧《村里来了个暴走女医生》还有《俗女养成记》,还有B站上新的《正义的算法》,都是开头一两集好无趣,慢慢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(台剧还是很欢乐,是我的快乐源泉),还有剧情想要表达的深意。

听音乐的时候也是,听到主歌部分完全无趣,也不押韵,也没感情,可能旋律还不抓心弦,又或许是不喜欢某个歌手的唱腔,得慢慢熬到副歌部分,多听几次,品出深意,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这首歌,《你的眼神》、《百年孤寂》、《指纹》等等。

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感叹“历史竟然惊人相似”。

这是我,我或许会喜欢那些看起来就很吸引人的作品,但令人记忆更加深刻的是这种具有反差性质的作品。

我喜欢这些朴实、真诚,像蒙尘金一样的作品,它们就像大多数人的一生——一个普通的起点、一个平凡的家庭出身,活出了精彩的一生。

我一直很喜欢喝咖啡,特别是意式浓缩。今天点了杯美式,上海这边的美式通常是两份浓缩加水的,我又额外加两份浓缩。

大部分人眼中的咖啡就已经是苦的,加奶加糖兴许能接受,但纯浓缩是妥妥拒绝的。特别是我今天点的四倍浓缩咖啡,还加了肉桂粉(是中药,也是香料——桂皮),那从小闻到大的药材味,还有无可避免的咖啡粉粒,就更像中药了。

image-20220726144901184

前两天B站抓到一个新闻,说上海有个人假装自己是某某身份,然后在上流社会骗吃骗喝,畅行无阻,突然被曝光了,属实是现实版的《猫鼠游戏》了。

然后昨天下了许多电影,今天第一次看 Leonardo DiCaprio 和 Tom Hanks(《阿甘正传》男主)一起拍的《猫鼠游戏》。

男主 Frank 其实挺惨的,父母的美好形象一直在他心中,但是父母离异让他实在无法接受,而且自己没有朋友,每年圣诞节只能打电话给卡尔讲讲话,实在是孤单。观影全程一直在为他提心吊胆,为他的社牛尴尬,也为他的不幸感到难过。

说到朋友,一个从16岁出来行骗的人,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将自己的经历告知他人,怎么可能获得“朋友”。当他在婚礼当晚逃离之时,以为自己获得了真爱,能够将自己的过往告知自己最信任的妻子之时,合盘托出了自己的底细。也料想不到妻子不仅不愿接受自己,还帮警察逮捕自己。甚至,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不接受自己。所以他才对那个“了解”自己,但却要逮捕自己的“猫”产生了朋友的情意。

能够感觉得到,其实 Frank 非常缺爱,缺少周围对他的关心,就还是个小孩子,还没完全长大,虽然支票造假和诈欺这些下三滥手段已经是非常优秀了。他在被卡尔招安到联邦调查局工作之后,有一个情节是他在问卡尔周末干嘛,一方面因为 Frank 其实很难从这种工作中感觉到“自己被需要”,可能是想和卡尔成为真正能够沟通能够交往的朋友,一方面可能是在试探,自己能否真的再次脱逃,另一方面,也是在试探卡尔对他的信任,想看看自己被从监狱调出来,到底是真正被需要,还是被“利用”。

Frank 是不幸的,但是幸好遇上卡尔。

换了新电脑之后,发现博客页面的编译速度提高了好多,除了 islet.space 仍然需要二十几秒,可能因为文章内容比较多,但是 liewzheng.cn 几乎是秒编译,大赞 M1 芯片!!!

夏夜上海,

如同蒙上黑色塑封膜的笼屉,

走在街头的人像里面的汤包。

20220713-IMG_3191_ed

人生最悲哀的,莫过于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的错位。这里的内部状态是指自己的内心状态、需求或者渴望。外部状态是指环境、时间、金钱能力、社会限制等等。

比如,对的时间遇上错的人,和 错的时间遇上对的人。又或者,自己没钱的时候分期也要买电脑喜欢打游戏,有钱买电脑了却不喜欢打游戏了。

今天在修理一台从珠海寄过来的电脑,之前他就经常开不了机,我以为是显卡或者内存问题,折腾来折腾去,偶尔能开机使用,现在是开机都开不了了,检查过内存金手指,也拔过电池,初步估计是主板坏了。

image-20220630213122496

没有想到的是,这台电脑已经陪伴我7年了,感慨自己为啥没有早点变得有钱,也在感慨自己为啥不喜欢打游戏了。

以前的自己,是从小学时候就开始了拆电脑折腾,从破坏电脑、到修理电脑、到全面了解电脑知识、偷摸用家里的电脑打游戏、然后自己攒钱买电脑打游戏、给别人推荐各种各样的电脑,还一度当过电脑销售。

目前来说,自己的一生都跟x86平台主机息息相关,哈哈哈哈哈。

image-20220630213114043

时过境迁,物是人非矣。

孤身居沪,难销乏日,唯歌赋诗词寥寥可慰。

近几日钟爱几句的诗词歌赋:

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

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
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
Q不是个很热爱工作的人,总觉得工作就是一件讨饭吃的事情而已,只想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,如果还能拿高薪就更不错了。目前沦落到某知名没落企业就职,羡慕国企的铁饭碗、喝茶看报等等,总给人一种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的样子。因为某些机缘巧合考了研,却处处表现出与研究生不符的幼稚气,总让Z和W嘲笑其学历是买的。

Y 这段时间也进入了职业倦怠期,同事的离职、对业务的愈发熟悉、面对工作愈发繁重,感觉情绪非常低落,也感觉工作一眼望不到头。

请原谅我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人性。

Z先生时常会逛B站,喜欢看UP主上传的那些手工作品,看他们从无到有的制作作品感觉非常解压和舒适。与往常一样,Z先生看了一个国外UP主制作桌子的视频,那个UP主把木头削成薄片,将薄木片弯曲后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制成桌子。

当时Z先生就萌生了一个想法,为什么这些国外的UP主都喜欢用胶水,而不用钉子、螺丝、卯榫结构等等。Z先生想,这是一个外行人不懂的原因吗?于是评论说“感觉外国的木匠离开了胶水就完全不行。”

当时Z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完全没有恶意,只是见多了会开胶的家具,觉得美观性不如其他木件拼接方式,单纯地觉得“国外木匠可能过度依赖胶水”了。没想过自己说的话会引战,或者想去恶意挑起他人不忿,仅仅是单纯不解。过了几天,Z先生看到自己之前的那条评论收到了许多相同观点的点赞,也收获了极具人身攻击效果的恶评,当然也有人是客观分析的。

这还是在B站,虽然B站在侮辱他人方面真的全网有名的。但平时几乎没见到(因为几乎不评论),所以并没有什么观感。

Z先生之前就听说过许多人性善恶的理论——为什么你能够感受到更多社区群里的温暖和帮助,到了网络上的所见所闻却是来自他人的恶意。这是一个“地理位置远近”和“匿名成本”相关的理论,离你近的人,如果匿名成本高(比如,同在一个小区内,容易被人肉),则不会选择对你释放恶意;而离你远的人,如果匿名的成本低,在网络上释放恶意所承担的后果也低,那么便会更加倾向于去释放恶意。

这就是Z先生更倾向于“人性中藏匿本恶”理论的原因,并不是人类没有恶意的倾向,而是释放成本限制罢了。如果我国并非实行实名制上网,而是像洋葱网络一样的可匿名机制,就像暗网一样,那就多得是太阳照不到的阴暗旮旯,人性之恶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下可以肆意扭曲伸向各个角落,多得是未开智的言论和受伤的他人。